洪涝灾害下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谨防血吸虫

前言:

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卫健委将其列为乙类人间传染病。

1、流行情况

我国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即水网型、湖沼型及山丘型。水网型:地处长江与钱塘江之间,即长江三角洲的广大平原地区。湖沼型:地处长江中下游沿江两岸的洲滩以及与长江相通的广大湖区。山丘型: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两省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日本血吸虫病畜和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猪、犬本身为宿主,可成为传染源。哺乳动物对日本血吸虫几乎都易感。牛(水牛、黄牛)和羊最易感,人也易感。该病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与疫水接触遭受感染。感染钉螺逸出尾蚴污染水源,含有尾蚴的水称为疫水,人畜接触疫水而发病。经水传播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各种动物与疫水接触的频率及接触的面积不同,因而感染率及感染程度也不同。同种动物的感染率与感染程度在不同地域也不相同。

2、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因感染家畜的品种、年龄和感染强度而异,一般黄牛、奶牛较水牛、马属动物、猪明显,山羊较绵羊明显,犊牛较成年牛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被毛粗乱,拉稀,便血,生长停滞,役牛耕作力下降,奶牛产奶量下降,母畜不孕或流产,少数患畜特别是重度感染的犊牛和羊,往往长期拉稀、便血,直肠外翻、疼痛,食欲停止,步态摇摆、久卧不起,呼吸缓慢,最后衰竭而死亡。

剖检:消瘦、贫血、水肿。主要病变是虫卵沉积于组织中所产生的虫卵结节。在肝脏和肠壁,有粟粒大到高粱米大灰白色的虫卵结节。肠壁肥厚,表面粗糙不平,肠道各段均可找到结节,尤见于直肠。肠黏膜有溃疡斑,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肿大,肝肿大、萎缩和硬化。门静脉血管肥厚。其它脏器也可发现虫卵结节。腹水。

人感染血吸虫病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种。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多发生于初次感染者,有的人在接触部位的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奇痒。慢性血吸虫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下痢。晚期血吸虫病有几种类型,(1)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体征之一,(2)巨脾型,(3)侏儒型,(4)结肠增殖型。晚期血吸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上消化道大出血和肝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日本分体吸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钉螺,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钻入钉螺,经发育后逸出尾蚴,经皮肤钻入或随饮水经粘膜进入宿主体内,约35天发育为成虫。因此,散养猪感染率很高,圈养猪很少感染。一般钉螺阳性率高的地区,人、畜感染率也高;凡有病人及阳性钉螺的地区,则一定有病牛,也都会有猪体的感染,仔猪急性感染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架子猪和成年猪死亡率低,且猪对血吸虫病,与水牛一样有自愈现象。在众多的易感家畜中,以牛、羊为主,猪、犬次之。

猪的临诊症状

急性感染时突然发病,体温上升40.5~41.0度,精神萎顿,被毛粗乱,食欲减少或废绝,粪便干燥,带有血丝和血块,经1周后体温下降至37度左右,出现寒颤、钻草现象,个别猪有共济失调和神经症状。幼龄猪感染后表现长时间发热,体温40度左右,排稀粪,粪中混有大量鲜红色血液,并带粘液和泡沫,充满腐败气味,食欲废绝,全身贫血,最后衰竭死亡,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和死胎。部分仔猪和架子猪、成年猪若无继发感染多转为慢性,病猪常有食欲,但仍十分消瘦,贫血严重,架子猪生长停滞,发育不良,个别有拱土和异嗜现象,有的腹围膨大,充满腹水,逐渐衰竭而死。轻度感染者症状轻微或不很明显,但生长较慢。

病理变化

寄生虫学检查:包括检查粪便虫卵,或将虫卵孵化为毛蚴,剖检病死动物检出成虫,以及检查肝脏、直肠组织中虫卵结节等方法。其中粪便毛蚴孵化法最常用,是血吸虫病诊断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检出率较高,也较可靠。经试验观察表明,猪粪孵化样品宜在第3、6、9h各观察1次,粪样用量每头猪应不少于20g。毛蚴往往在距水面3~4cm的范围内活动,多呈与水面平行或斜向作迅速直线运动,灰白色,折光性强,梨形,观察时应光线应足,并衬以黑色背景。注意与草履虫相区别。日本血吸虫虫体线状,雌雄异体,成熟后均为雌雄合抱状态,雌虫居于雄虫的抱雌沟内,雄虫粗短,长12~20mm,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呈镰刀状,雌虫细长,长15~26mm,灰褐色。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大小70~mm乘以50~60mm,无卵盖,侧面有小刺,内含毛蚴。

3、防治措施

实施农业工程灭螺(水改旱、水旱轮作、沟渠硬化、养殖灭螺)和家畜传染源管理(家畜圈养、以机代牛、建沼气池、家畜查治)等农业血防重点项目、保护水源及安全放牧,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做好驱虫工作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基本措施。

治疗

吡喹酮,40mg/kg体重,一次口服,减虫率为12%,减雌率达93%,这剂量可能还偏低,但在流行病学上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刘跃兴等,)。

1、吡喹酮30mg/kgp.o.l

2、硝硫氰胺():40~60mg/kg一次p.o.,较安全。或牛1.5~2mg/kg,羊4mg/kg,配成2%水悬液耳静脉注射,但有的副反应大。l

3、血防:mg/kg,分7天7次p.o.l

4、敌百虫:15mg/kg/d,配成1%~2%水液p.o.l预防:必须采取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动物HO.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积极治疗病人畜,管好粪便和用水,消灭钉螺,安全放牧,防止病牛调动,注意牛只更新工作。

在疫区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方法查病,或采用血清学方法筛查,对查出的阳性畜再用病原学方法确诊,查出的病畜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或对所有接触疫水的家畜实施普治。做好病畜治疗记录并整理成册,归档备查。

4、公共卫生与人员防护

在血防重疫区有螺地带,加强警戒标志,杜绝放牧家畜和人员接触疫水,如果非要接触,必须做好人员防护。

人只要接触疫水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继而发病。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在血吸虫病疫区从事生产劳动的农民、渔民、船民等人群更容易感染。近年来,有从疫区流向非疫区,从非疫区流向疫区,或从一个疫区流向另一个疫区的人群,上述人员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乏力、肝脏不适等症状时应主动接受检查。少年儿童、家庭妇女要远离疫水。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民朋友要穿戴防护器具及使用防护药物。要穿高筒胶鞋或防护服,戴手套;凡接触疫水的部位均要涂遍防护药物。目前使用较多的防护药剂主要有:防护油膏、皮避敌、防蚴霜、防蚴笔等。目前口服的药物有吡喹酮、青蒿琥酯或蒿甲醚,可杀死进入体内的血吸虫童虫,预防效果较好。做好粪便处理工作,防止粪便污染水源,杀灭粪便中的血吸虫卵。

亲爱的养殖朋友们,这一期的养殖要闻解读及学习和解读到这里,希望能给广大的养殖户朋友一些启发和帮助,欢迎您的留言!我们共同参与共同进步!

下期我们的养殖要闻解读预报:夏季汛期期间动物疫病防治技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seto.com/zcmbzl/6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