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援疆路浓浓鲁疆情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王光津      有一种使命叫援疆,国有征召,不以大漠天山为远;   有一种坚守叫援疆,十年接力,让小红枣变身大产业;   有一种力量叫援疆,美美与共,大爱催开友谊花……   从黄海之滨到大漠,山东港口日照港实施民生援疆、产业援疆、市场援疆、文旅援疆,把国企的使命和担当深深根植在昆仑山下的西北边陲——新疆喀什麦盖提县,让盐碱地长出新希望,让戈壁滩刮起海上风。年,山东港口日照港被评为山东省“支援协作、建功立业”先进单位。戈壁日月映初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新增日照市和日照港对口支援新疆喀什麦盖提县。   “我是党员,又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援疆算我一个。”“我当过兵,什么苦都能吃,自愿报名去新疆。”……国家有征召,国企有行动。山东港口日照港干部职工把援疆作为一项崇高使命,不以万里为远,首批即有多名职工报名。早在山东港口日照港汲生军等首批援疆人员出征前,就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中的硬仗”,然而跋涉之苦、创业之艰,仍然超出所有人的心理准备。   行路难。戈壁荒滩上,施工没有任何依托,就连测量仪、装载机、压路机这些基础设备,都需要从日照用车拉过去。公里漫漫征途,一半多都不是高速公路,4个人一组轮流开车,得马不停蹄地奔波5天5夜。遇到大风沙尘暴,也无法停车避风,只能顶风穿沙前行。   生存难。荒芜人烟的大漠戈壁,芦苇比人高、乌鸦比人多,有时还能听到狼嚎。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住处,几乎所有援疆人员都出现了拉肚子、流鼻血等水土不服现象。沙尘暴来临时,天地间一片玄黄,眼睛不敢睁、嘴巴不敢张,连气儿都不敢喘。工地上无处可躲,只能找一处沙堆趴在旁边。沙尘暴过后,都是灰头土脸,连嘴里都是沙。   创业难。施工人员每天穿梭在2米高的芦苇丛里,一天下来,全身上下都是蚊虫叮咬的大疙瘩和芦苇叶的划痕。盛夏时节,高强度的紫外线把他们的皮肤晒得红肿、蜕皮,脸上、脖子上都出现了类似老人斑的突起黑点,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那个“面目全非”的人是自己。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茫茫戈壁、热血男儿,援疆建设者心中升腾的是为国出征的天高地阔,是无所畏惧的满腔热血,是组织的重托、边疆人民的期盼,是放不下的必胜信念。   当地没有干净的饮用水,就建起储水池,每天从20公里外拉水喝;住处没有食堂,就自己买菜做饭,吃口家乡带的煎饼都感觉像过节;板房被沙尘暴掀翻了,就多用几层钢筋加固屋顶;没有合格的筑路材料,就跑到公里外的莎车县找……戈壁日月映初心。在汲生军带领下,援疆建设者带着“来疆为什么、在疆怎么干”的思考,战天斗地、锲而不舍,把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深深注入麦盖提县广袤的土地。   “要想富、先修路。”经过16个月的艰苦奋斗,山东港口日照港提前完成了麦盖提县城西工业园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工程,圆了几代麦盖提人跨过叶尔羌河、向西发展工业的梦想。年9月,省援疆指挥部下发《关于日照港集团履行使命务实援疆的工作情况》专函,赞扬日照港“为山东省国有企业参与援疆树立了榜样,发挥出导向作用”。泰山天山心连心   长期以来,麦盖提当地的建筑施工技术封闭、落后,双排脚手架、安全防护棚、标准安全通道等很多内地习以为常的做法,对麦盖提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先进技术。   日照港承建第一个交钥匙项目——麦盖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从开工到竣工仅为8个月。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进行三级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建立门卫值班制度……日照港在工程质量控制和文明工地创建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在麦盖提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该项目获得年度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泰山杯”。   日照港承建的第二个交钥匙项目——央塔克乡双语小学,3个月顺利实现4个单体主体竣工,并成功承办了“喀什地区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会”。这是麦盖提县有史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建筑质量安全标准推进会,多项管理措施和技术规范被喀什住建局在全地区作为样板推行。该项目获得年度山东省“泰山杯”和自治区“天山杯”。   “我们是山东派来的援建者,要像建设港口一样建设麦盖提。”   为了抢抓工期进度,二三百人的援疆队伍,从早上九点忙到晚上十一二点。由于地处偏远、灯光缺乏,晚上只能打开车灯施工。   作为第二任援疆建设项目负责人,滕兆峰深知自己不能有丝毫懈怠。紧绷的神经和巨大的压力,让他寝食难安,原本可控的高血压,最高时飙升到,必须靠降压药控制。“自从到了新疆,就揣上药片了。”滕兆峰说得轻松,实际上大家伙都知道高血压病人一旦开始服药,就终生不能停药。   医院主任李清,是山东省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年,来疆后被分医院医务科工作。李清和同事们一起筛查所有来院的病人,平均每年监测的病例均在4万—5万例,仅年就筛查出各类传染病例上报给疾控中心。不论严寒酷暑,还是风沙弥漫,李清经常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为当地老百姓宣讲传染病知识,每年发放宣传册几千册,并免费为前来咨询的各族群众进行义诊。   3年援疆,医院被医院,并新成立了传染科。靠着扎实的业务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李清赢得了患者信任,当地的维吾尔族医生竖着大拇指说:“山东专家——亚克西。”问果哪得红如许   援疆之初,麦盖提县人均年收入0元左右,是新疆自治区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实施产业援疆,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居民就业,是维持地区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既要援其所需,更要扬我所长。”年,山东港口日照港援疆工作的重心,逐步从工程建设向产业项目运营转型,试图变“输血”为“造血”,建立长效化、市场化的帮扶脱贫机制,为麦盖提县经济发展注入“活水”。   按照山东港口日照港部署,汲生军负责援疆产业项目立项的前期考察。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汲生军奔波在南疆的田间地头、农户客商中间,每日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   “日啖红枣三五颗,不辞长作新疆人。”麦盖提县的红枣皮薄、肉厚、核小、果甜,全县种植面积56万亩,总产量高达25万吨,是麦盖提县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大型的红枣加工企业,品质优良的红枣90%都以低价出售,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红枣积压现象。经过反复论证,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红枣深加工,前景广阔,大有文章可做。   年底,年加工能力0吨的免洗干枣及红枣深加工项目投产运营,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年,又投资建设了3个红枣加工车间;年,通过筑巢引凤、牵线搭桥,招引6家企业“拎包入驻”,总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间接促进当地枣农每亩增收0元,直接带动当地群众多人实现就业。   围绕“小红枣”这篇“大文章”,一代又一代援疆人不计得失、接续奋斗,为麦盖提县培育了产值过亿元的红枣加工业,而留给汲生军的却是终生不敢深呼吸的痛。   年3月27日,连续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这个“铁打的汉子”倒了下来。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右侧胸腔积液达到多毫升,被医院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做了3次手术才把肺部积液抽完。由于病情延误,汲生军辗转日照、济南、北京、上海等地,住了2个多月院,病情才得到控制。   “再有两个月,就要开始收红枣啦!不知道招了多少工人?培训也得抓紧时间!包装必须尽快定下来……”汲生军人在病床,心却时刻牵挂着正在紧张筹建的红枣加工项目,惦记着那帮远在新疆的兄弟们。   刚动完手术不到半年,汲生军就拖着病体,回到心心念念的麦盖提县。虽然医生多次强调,这种病至少休养一年半才能完全康复,否则很容易复发;虽然父母、妻儿极力阻止,并不惜撂下狠话;虽然无论走到哪里,都得随身揣着40多粒药片;虽然从那以后每次深呼吸,胸部都会隐隐作痛。   “一朝援疆,终生无悔。”汲生军如是说。美美与共入画来   十年援疆,山东港口日照港的援疆建设者把汗水洒向戈壁荒滩,用心血浇灌民族友谊团结之花,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镌刻在维吾尔族儿女的心坎上。   央塔克乡位于麦盖提县北部,距新疆日照港物流园10公里,是当地重要的“红枣之乡”。年以来,央塔克乡二农场的萨尔买买提·热哈曼大叔和兄弟阿布都艾尼,每年都会开着拖拉机走1个多小时赶到园区,将枣园里的6吨枣子全部卖给新疆日照港物流园。至于原因,用他们的话说:“你们,援疆的嘛!信誉好!”   为了扩大红枣收购范围,每年11月,成熟的红枣在枝头吊干后,援疆人员都会兵分两路,开着皮卡车到枣林收购红枣,麦盖提及周边地区县域面积广阔,收完红枣回来时往往都是夜间。央塔克乡团结村村民萨吾提·肉孜说:“县上建起了红枣加工厂,日照港给我们枣农找到了销路,我们种植和管理红枣更有信心了。”   为了让麦盖提灰枣走出新疆,惠及更多的消费者,山东港口日照港注册了“源疆果缘”商标,成立了专卖店,陆续与17家当地特色供应商建立了代销合作关系,年专卖店年销售额突破2万元;创新红枣线上营销模式,与日照大商中心合作,在全国率先推出新疆灰枣、新疆核桃线上交易模式,让红枣、核桃走进网上“大市场”,年线上交收额超过3亿元。   阿不都·艾力、热比古丽·买买提明夫妇是较早进入物流园工作的维吾尔族员工。热比古丽·买买提明虽然只上过小学,但是通过看电视自学,汉语非常流利,能够胜任考勤、组织生产等工作。面对中央电视台的采访,阿不都·艾力感慨地说:“我和我老婆,来到这里上班之前,没有固定工作,我干什么,她也是跟我干什么。来这里上班以后,我们的生活情况也好了,收入也提高了,我们对这个工作是很满意的。”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常年在外打零工的维吾尔族同胞纷纷回到家乡,实现了在家门口领工资的梦想。   对物流园的维吾尔族员工来说,转变还表现在生活观念和文化认知上。第二批援疆建设者丁明军告诉笔者,“看到汉族员工工作这么勤劳,维吾尔族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开始慢慢提高,挑选红枣的效率提高了50%。”   截至年,麦盖提县近5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是10年前的6倍。现在,新疆日照港物流园的许多职工家里都已经换了新房子,汉语也越说越流利。每年古尔邦节,他们都会盛情邀请援疆人员到家中做客。“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听着维吾尔族同胞诉说家里的变化,平时吃不惯的烤羊肉竟然都有了蜜一般的味道。”那一刻,汲生军说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   十年援疆,是磨砺更是融入,是成长更是升华。自年开始,山东港口日照港连续多年承办“维汉一家亲”活动,累计接待维吾尔族同胞余人次。在省、市援疆指挥部牵头下,日照碧波国际旅行社从年开展尝试“山东人游喀什”旅游包机业务,从黄海之滨到西部边陲,多名游客坐着飞机直达新疆,一路领略山河壮美。   丝路山港,青春援疆。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后,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三大“发展使命”之首,对援疆工作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部署。山东港口积极落实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捐助一棵树、呵护一片绿、守望一个家”援捐生态林活动,6万名山港职工踊跃捐款,募集资金万元,为防风固沙的生态工程,贡献一片“山港绿”。在实施“生态援疆”的同时,开展了“书香山港、文化援疆”活动,动员广大青工为麦盖提县第四中学捐赠图书余册,建成“山港书屋”,为麦盖提县中小学生茁壮成长贡献“山港文化清泉”。跨越万里鲁疆情   选择援疆,就选择了奉献。对援疆人员来说,最难挨的不是干燥的气候、飞扬的沙尘,生活、饮食的不适应,也不是高强度的工作、体力的透支,而是夜深人静时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第一次远赴新疆麦盖提县时,援疆人员李刚的女儿只有14个月大。麦盖提县与日照有着3个小时的时差,往往是西边忙完了,家里的妻儿、老小都睡了。“有时想家想到睡不着,我就穿好衣服走出房间,踩着嘎吱嘎吱的盐碱滩,边哭边跑边喊。”时隔多年,想家的滋味仍然会让李刚泪流满面。   忙碌是最好的疗伤药,大家最怕过节,尤其是中秋节。看看天上圆圆的月亮,想想家乡的团圆饭,总有一个人忍不住蹲在地下,哭起来。“一群大老爷们真的是抱头哭,一方面恨不得飞回家,一方面又想让维吾尔族同胞过上好日子。”第一批援疆人员胡世兵说。   全员上阵。正是家人的理解包容,才让援疆人员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年,李清援疆时,儿子上高一,母亲刚刚动过手术。“当时,医院召开动员会,我听得心潮澎湃,主动要求参加援疆。但是,走的时候其实心里很纠结,总觉得亏欠父母、孩子。”当时,李清的丈夫在岚山港区上班,早出晚归,顾不上家里,父母、公婆就轮流到她家陪读。有时儿子会打电话说几句闲话,李清知道那是儿子想她了。每每伴着钻心的思念哭过长夜,隔天李清的眼睛都会肿胀发红,那时援友们总会想尽办法逗她开心。   自从滕兆峰到新疆后,妻子就带着女儿住在娘家。有一年9月,他让妻子回家找一本施工专业书寄到新疆,却迟迟没有回应。滕兆峰在电话中发了一通火,妻子委屈地哭了,却没有任何辩解。后来,他才知道妻子收拾卫生时,脚未踩稳凳子摔到地板上,躺了近半个月。知道真相后,那种积压在心中的愧疚感,让滕兆峰久久难以释怀。   援疆期间,汲生军的母亲,做了两次股骨头手术,他都没能床前尽孝;丁明军的母亲意外摔倒,腰椎骨折,而当时麦盖提县疾控中心正全力抢抓竣工验收,丁明军毅然选择在工程验收后,才请假回家;第二批援疆建设者韩磊的岳母患有滑膜肉瘤,左脚需要截肢,当时他承担的央塔克乡双语小学项目正处于主体施工的关键时期,韩磊回家陪老人做完手术后,又匆匆赶回施工现场。   援疆就像一场接力,前人到达的地方,就是后人出发的起点。10年,4轮援疆,日照港先后有多名干部职工对口支援新疆麦盖提县。如今的麦盖提马路宽了,高楼多了,乡路通了,企业旺了,一切都充满生机。日照港的援疆重心也逐步向消费援疆、招商援疆转型。年5月,山东援疆“大仓东移”日照仓落户日照港,进一步降低了麦盖提县产品的运输成本;6月8日,鲁疆两地企业家联谊暨麦盖提县招商推介活动在日照港举行,为麦盖提县招引资金达2亿元。   一人援疆,全家援疆;一次援疆,终生援疆。对援疆人员来说,不管是扎根麦盖提县,还是回到港口,都要尽己所能为援疆事业作贡献。从东部的黄海之滨到西部边疆大漠,跨越多公里,山东港口日照港与麦盖提县因为援疆而结缘,因为援疆而变得近在咫尺。   ①红枣加工园区②港口援疆建设者冒着高温在芦苇丛中进行勘察、复测③港口援疆人员与民族员工在物流园共同植树护绿④万亩盐碱地上,港口援疆建设者从“零”起步⑤山东港口日照港“源疆果缘”自营品牌面粉从新疆发往山东日照,这是喀什麦盖提县面粉首次进入沿海城市市场⑥新疆日照港物流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seto.com/zcmbwh/11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